《十日谈》读书随笔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还将《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为“人曲”。薄伽丘本人更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为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但与此同时,针对此书的批判之词也不少:书中对追求情欲赤裸裸的描写近乎残暴地践踏了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此外,短篇小说的形式使故事细节难以表现,一些时间跨度大的故事就显得有些仓促,相近的主题又使故事剧情容易雷同,导致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尽管争议颇多,文学史上对《十日谈》的评价仍是以正面居多,因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精神内涵。该作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尖锐地批评了天主教会的腐败堕落,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歌颂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抨击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我首次接触《十日谈》是在中学的文艺复兴一章的历史课上,曾在课后查找过相关信息,由于其激烈的争议性兴起过阅读的兴趣,但又在全本五百多页的厚度前望而却步。直到在大学选修课的书目上发现了这本书,才借助这个机会读了一遍。我认为这本书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面,无论是剧情还是表述手法都的确不再适应当下的标准。但它在历史上的确起到了里程碑式的启蒙作用,对思想文艺的贡献不容忽视。在我看来,《十日谈》在当下,相对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似乎更大,因此争论双方的观点都不无道理。

但除了这个热门争议外,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心中逐渐升起了另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是关于书中男女平等这一主题的。

倘若你在读书时有先于正文内容而阅读文前“序”与文后“跋”的习惯,那么你就会发现,尽管在大部分的简介与书评中都将宣扬男女平等这一主题置于抨击教会黑暗封建专制之后——因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不是这个。但作者本人——薄伽丘却十分重视男女平等这个主题,在序中便已经阐明:“谁能否认,把这本书献给娴静的姑娘们,比献给男人更合适呢……女子常常受到父母、兄长、丈夫的管束,并且要服从他们的意志……没有一件事能给她们带来无忧无虑的幸福……女人比男人更难得到宽慰——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对于更加需要安慰的柔弱女子,命运女神显得特别吝啬……”

正是因为在序中看到了薄伽丘的这段大诉衷肠,我对正文内容中有关男女平等的故事抱着很大的期待,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

首先,是大多数故事中提到的女子表达独立意见或选择的方式,是勇敢追求欲望,摆脱合法婚姻的束缚,瞒着无能的丈夫寻找婚外情。在第二天狄奥内奥讲的故事中,法官的妻子巴托洛梅亚为了摆脱无能的丈夫,对劫持了自己的海盗百依百顺,并且拒绝跟丈夫回去,留在海盗身边,做了他的妻子。也许在有的人看来,巴托洛梅亚成功摆脱了痛苦的婚姻,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但我却认为巴托洛梅亚之所以能摆脱她的法官丈夫,只不过是因为依附了一个更为强大的男性,在海盗的威慑下她的丈夫才没有把她捉回家去。女性相对男性的自我抉择还没有男性力量角逐的意义大。

其次,大多数故事中提到的女子运用智慧的方式,是为了隐藏婚外情、欺瞒丈夫。比如第七天的故事。又或是婚外情暴露后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从而逃脱残酷的法律制裁、使法律因此修改——这是第六天由菲洛斯特拉托讲述的故事。事实上,我并非认为那些做法不聪明——而是它们的目的。即使本书也有宣扬人欲的主题,却不必以处理婚外情的急智来展现女子的机敏。而且这样的故事又如何劝说读了这本书的女子们通过学习、阅读增长智慧、发掘独立人格呢?更甚者,也许还会有人将女子独立与偷情联系起来,那可真是大大的不妙了。

最后,我还要谈一下本书最让我困惑的一个故事——也是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由总是为一天的故事结尾的狄奥内奥讲述。故事中的侯爵为了考验自己的妻子,对这位可怜的农家姑娘极尽侮辱压迫之能事,而这位姑娘毫无怨言地默默忍受了,才得到侯爵的认可。结局“……比过去更倾心于她、尊重她,与此同时她也得到了别人的尊敬,因为,她无愧于一位侯爵夫人。”依靠忍声吞气换回的幸福生活,却是与前文宣扬的观念截然不同了。故事开始前狄奥内奥尽管发表的不赞同的评语,却也只是针对侯爵,故事结束后还称赞故事的女主人公“圣洁贤淑”。那么,本书宣扬的男女观念到底是什么呢?我感到十分困惑。

读罢本书,尽管还有困惑不解的地方,却仍然不得不被薄伽丘描绘当时社会的文字所震撼。他的笔就像一把刀,毫不留情地割开蒙昧的遮掩,将血淋淋的黑暗展露出来,展现了了人为何为人,有贪婪,有欲望,有真情,有智慧。

 ————————————————

选修课作业,流水账,想到哪里讲哪里,发上来看看有没有大神给点建议


评论 ( 3 )
热度 ( 38 )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狗头也是个岛 | Powered by LOFTER